校企聯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載體,是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技工院校、行業協會及企業的優勢,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專業共建、技術共研、人才共育、就業共擔,形成共建共享的技能人才培養體制的重要途徑。
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指導下,在行業協會、企業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下,2014年6月,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發起成立了廣東省機械技能聯盟,聯盟以“平等、合作、誠信、創新、共贏”為準則,創新“校企雙制”模式,培養一流技能人才。五年來,聯盟中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和學校數量已發展至137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2家,聯盟通過舉辦多項活動,推動了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和可持續發展,實現了學院、企業和行業協會三方共贏,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探索出適合學院建設與發展的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學院攜手德國西門子、瑞典山特維克等世界500強企業共建機電工控、精密制造與汽車技術服務3個校企雙制示范園,實現教學與企業崗位的對接,確保學生能學到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專業技術。
二、構建“產教融合”運行體系。 學院依托廣東省機械技能聯盟,以“校企雙制”示范園為載體,以智能制造、工業設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維修、網絡空間與安全與智慧財商應用6個專業群為支撐,深化產教融合,完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校企雙制”等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形成“人才共育、資源共建、過程共管、機制共創、利益共贏、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產教融合”辦學新機制。
三、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就業質量。學院與西門子、卡爾蔡司、東風日產、創樂激光等26家企業共同舉辦了32個“校企雙制”班,為聯盟企業提供專業對口、技術過關、上崗即能用的優秀技能人才,深受聯盟企業好評。學院每年約有20%的畢業生被世界500強企業錄用,企業對我院畢業生的滿意度達到了90%以上。
四、整體提升了師資隊伍素質和教研教改質量。通過與聯盟企業合作,學院培養了一批具有企業實踐經驗和先進理念的優秀教師,包括: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33名全國技術能手、34名廣東省技術能手、4名南粵技術能手、4名國家“金牌教練”;并與聯盟企業共同研發獲得專利13項,開發19個專業的核心課程,編寫并出版32套工學一體化教材。
五、有力地促進了學院大賽成績的提高。通過與聯盟企業合作,在校內廣泛進行校企雙制教學改革,有力促進大賽成績的提高,為學院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了2金2銅,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了2金2銀1銅,連續兩屆實現金牌"雙奪冠",成為全國參加本屆世界技能大賽成績最好的技工院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逐步完善并建成一批一流的實訓場地。學院通過引進德國西門子工業控制、一汽大眾汽車維修、德國庫卡公司工業機器人、立鑄3D打印、廣東網安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等一批高、新、尖企業合作,共建了9個校企雙制實訓中心、四個世賽基地、3個示范園、2個實訓基地。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未來的發展中,廣東省機械技能聯盟將進一步優化聯盟運行機制,搭建聯盟交流的橋梁,以學校、企業和行業協會三方共贏為基本目的,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發揮校企優勢、推動我省技工教育發展和經濟建設發展。
廣東省機械技能聯盟組織架構圖

行業專家、聯盟企業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
成立“廣東省機械技能聯盟”取得豐碩成果表示肯定






